400-6350567

细菌性褐条病检测

2025-05-20 关键词:细菌性褐条病测试周期,细菌性褐条病测试范围,细菌性褐条病测试标准 相关:
细菌性褐条病检测

细菌性褐条病检测摘要:检测项目1.病原菌分离培养:采用NA培养基(pH6.80.2),28℃恒温培养48-72小时2.革兰氏染色鉴定:使用BDDifco™GramStainKit进行阴性验证3.16SrRNA基因测序:引物27F/1492R(扩增区域V1-V9),测序长度≥1400bp4.BIOLOG代谢分析:GN2微孔板测定95种碳源利用率5.致病性测定:离体叶片接种法(孢子浓度110^8CFU/mL)检测范围1.水稻植株样本:叶片褐条病斑组织(发病中期典型症状)2.种子带菌检测:稻种表面消毒后胚乳分离培养3.土壤样本分析:

参考周期:常规试验7-15工作日,加急试验5个工作日。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谅解(高校、研究所等性质的个人除外)。

检测项目

1.病原菌分离培养:采用NA培养基(pH6.80.2),28℃恒温培养48-72小时
2.革兰氏染色鉴定:使用BDDifco™GramStainKit进行阴性验证
3.16SrRNA基因测序:引物27F/1492R(扩增区域V1-V9),测序长度≥1400bp
4.BIOLOG代谢分析:GN2微孔板测定95种碳源利用率
5.致病性测定:离体叶片接种法(孢子浓度110^8CFU/mL)

检测范围

1.水稻植株样本:叶片褐条病斑组织(发病中期典型症状)
2.种子带菌检测:稻种表面消毒后胚乳分离培养
3.土壤样本分析:根际土壤悬浮液梯度稀释法(10^-3-10^-6)
4.灌溉水样监测:0.45μm滤膜富集法(取样量≥500mL)
5.农机具残留物:刀片接触面拭子采样(无菌棉签湿润采集)

检测方法

1.ISO16140-3:2021微生物鉴定分子生物学方法
2.GB/T36852-2018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检疫鉴定
3.ASTME2180-18抗菌剂表面活性评估标准
4.SN/T2127-2015进出境植物病原菌分离培养规程
5.NY/T401-2000种子带菌率测定方法

检测设备

1.ThermoScientific™HerathermIGS60微生物培养箱(温控精度0.3℃)
2.AppliedBiosystems™3500xLDx基因分析仪(毛细管电泳系统)
3.BiologMicroStation™IDSystem(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
4.LeicaDM500LED生物显微镜(1000油镜观察)
5.EppendorfMastercyclerX50PCR仪(梯度温控功能)
6.MilliporeSigma™Milli-QIQ7000超纯水系统(18.2MΩcm)
7.SartoriusQuintix224-1CN分析天平(0.1mg精度)
8.ThermoScientific™Nunc™CellCultureTreatedFlasks(75cm培养面积)
9.Bio-RadPowerPac™Basic电泳仪(300V恒压输出)
10.MemmertUN55plusCO2培养箱(浓度控制0.1%)

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简称:中析研究所】

报告: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电子版/纸质版)。

检测周期:7~15工作日,可加急。

资质: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CNAS资质报告。

标准测试:严格按国标/行标/企标/国际标准检测。

非标测试: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

售后:报告终身可查,工程师1v1服务。

中析仪器 资质

中析细菌性褐条病检测 - 由于篇幅有限,仅展示部分项目,如需咨询详细检测项目,请咨询在线工程师

相关检测

联系我们

热门检测

荣誉资质

  • cma
  • cnas-1
  • cna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