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350567

中药材有效成分利用率提升测定检测

2025-07-28 关键词:中药材有效成分利用率提升测定测试机构,中药材有效成分利用率提升测定测试仪器,中药材有效成分利用率提升测定测试方法 相关:
中药材有效成分利用率提升测定检测

中药材有效成分利用率提升测定检测摘要:中药材有效成分利用率提升测定检测以中药材及其制剂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吸收、代谢过程为核心,通过量化有效成分提取率、生物利用度、体内代谢动力学参数等关键指标,评估炮制、制剂工艺及辅料对有效成分利用率的影响,为优化中药材加工工艺、提高药效提供技术支撑。

参考周期:常规试验7-15工作日,加急试验5个工作日。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谅解(高校、研究所等性质的个人除外)。

检测项目

有效成分提取效率检测:

  • 提取率:目标有效成分实际提取量与理论含量的比值(%,参照《中国药典》2020版一部)
  • 提取速率:单位时间内有效成分溶出量(mg/min,采用动态溶出试验法)
  • 固形物残留率:提取后药渣中未溶出固形物占初始药材质量比例(%,参照GB/T39718-2020)
生物利用度测定:
  • 绝对生物利用度:血管外给药后进入体循环量与静脉给药量的比值(F%,参照FDA指南)
  • 相对生物利用度: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比值(Fr%,采用交叉试验设计)
  • 达峰时间:给药后血药浓度达到峰值的时间(Tmax/h,参照ICHQ2)
代谢动力学参数检测:
  •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反映药物体内暴露量(AUC0-t/ng·h/mL,采用非房室模型计算)
  • 峰浓度:给药后血药浓度最大值(Cmax/ng/mL,精度±5%)
  • 消除半衰期: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t1/2/h,参照《中国药理学通报》推荐方法)
炮制工艺影响评估:
  • 炮制前后有效成分保留率:炮制后有效成分含量与炮制前的比值(%,如炒黄芪中黄芪甲苷保留率≥80%)
  • 炮制温度对成分转化率的影响:不同温度下有效成分向活性代谢产物的转化比例(%,如大黄中蒽醌苷转化为蒽醌苷元的转化率±5%)
  • 炮制时间对利用率的影响:炮制时间延长导致的有效成分损失率(%,如蒸制人参1小时vs3小时,人参皂苷损失率差异≥10%)
制剂剂型相容性检测:
  • 片剂崩解时限:片剂在规定介质中崩解所需时间(≤15min,参照GB/T19082-2008)
  • 胶囊剂溶出度:胶囊中有效成分在规定时间内的溶出比例(≥85%,30min内,参照《中国药典》2020版四部)
  • 颗粒剂溶化性:颗粒剂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无焦屑、不溶物≤2%,参照GB/T23495-2009)
辅料协同作用检测:
  • 辅料对有效成分溶解度的提升率:加入辅料后有效成分溶解度与原溶解度的比值(%,如β-环糊精包合后槲皮素溶解度提升率≥10倍)
  • 辅料与有效成分相互作用系数:反映辅料对有效成分稳定性的影响(≤0.1,采用红外光谱法测定)
  • 辅料用量对生物利用度的影响:不同辅料用量下药物相对生物利用度变化(%,如微晶纤维素用量5%vs10%,生物利用度差异≥15%)
体内吸收过程检测:
  • 肠吸收速率常数:药物通过肠黏膜的吸收速率(Ka/h⁻¹,采用外翻肠囊法测定)
  • 肠黏膜渗透率:药物透过肠黏膜的能力(Papp×10⁻⁶cm/s,参照《药物吸收研究方法》)
  • 肠转运蛋白对吸收的影响:P-糖蛋白抑制剂对有效成分吸收的促进率(%,如维拉帕米使人参皂苷Rb1吸收增加≥20%)
代谢产物分析:
  • 主要代谢产物种类:药物在体内代谢生成的活性或惰性产物(如黄酮苷元衍生物、硫酸结合物)
  • 代谢产物含量占比:代谢产物含量与原型药物含量的比值(%,如银杏叶提取物中槲皮素代谢产物占比≥30%)
  • 代谢途径转化率:药物通过某一代谢途径的代谢比例(%,如CYP450酶系代谢转化率,参照《药物代谢动力学》教材)
稳定性对利用率影响检测:
  • 加速稳定性试验后有效成分降解率:加速条件下有效成分损失比例(≤5%,40℃/75%RH,6个月,参照ICHQ1A(R2))
  • 长期稳定性试验后生物利用度变化率:长期储存后生物利用度与初始值的差异(±3%,25℃/60%RH,24个月,参照《中国药典》2020版四部)
  • 光照稳定性试验后有效成分保留率:光照条件下有效成分保留比例(≥90%,4500lux±500lux,10天,参照GB/T16841-2008)
工艺参数优化检测:
  • 提取时间对利用率的影响:不同提取时间下有效成分提取率差异(%,如超声提取1小时vs2小时,枸杞多糖提取率差异≥10%)
  • 提取温度优化:不同温度下有效成分溶出率(%,如60℃vs80℃,菊花中木犀草素提取率差异≥8%)
  • 溶剂浓度对利用率的影响:不同乙醇浓度下有效成分提取率(%,如50%乙醇vs70%乙醇,黄芪中黄芪多糖提取率差异≥15%)
生物样品前处理效率检测:
  • 样品回收率:前处理后有效成分回收比例(≥90%,参照《生物样品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 样品净化效果:前处理后杂质去除率(≥95%,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 样品稳定性:前处理后样品在储存条件下的有效成分损失率(≤2%,-20℃保存1个月,参照FDA推荐方法)

检测范围

1.根茎类中药材:涵盖人参、黄芪、当归、川芎、白术等,重点检测蒸制、炒制、酒制等炮制工艺对皂苷、多糖、挥发油类有效成分提取率及生物利用度的影响

2.叶类中药材:包括银杏叶、桑叶、荷叶、薄荷叶、艾叶等,侧重超声提取、回流提取等工艺对黄酮、生物碱、萜类成分提取率及体内吸收的评估

3.果实种子类中药材:如枸杞、五味子、酸枣仁、柏子仁、决明子等,重点检测破碎度、浸提时间对多糖、苷类、脂肪酸类成分溶出率的影响

4.花类中药材:涵盖金银花、菊花、红花、玫瑰花、洋金花等,侧重干燥工艺(晒干、烘干、冻干)对挥发油、黄酮、有机酸类成分保留率及生物利用度的影响

5.动物类中药材:包括鹿茸、阿胶、蝉蜕、蜂蜜、蛤蚧等,重点检测水解工艺(酸解、酶解)对多肽、氨基酸、甾体类成分利用率的提升效果

6.矿物类中药材:如朱砂、雄黄、滑石、石膏、磁石等,侧重水飞法、煅烧法等炮制工艺对可溶性重金属含量及有效成分(如硫化汞、碳酸钙)生物利用度的影响

7.中药饮片:涵盖炒白术、酒黄芩、醋柴胡、蜜炙甘草、盐杜仲等,重点检测炮制辅料(酒、醋、盐、蜜)对有效成分转化及利用率的作用

8.中药提取物:包括银杏叶提取物、黄芪多糖提取物、人参皂苷提取物、当归挥发油提取物等,侧重纯化工艺(大孔树脂、超滤、结晶)对有效成分纯度及生物利用度的影响

9.中药制剂:如复方丹参片、六味地黄丸、双黄连口服液、连花清瘟胶囊、清开灵注射液等,重点检测剂型(片剂、丸剂、液体制剂、注射剂)对有效成分溶出率及体内代谢的影响

10.中药辅料:涵盖β-环糊精、微晶纤维素、蜂蜜、淀粉、硬脂酸镁等,侧重辅料对中药有效成分溶解度、稳定性及生物利用度的协同作用评估

检测方法

国际标准:

  • USP2467-2023中药提取物有效成分测定(采用HPLC-MS/MS法,强调基质效应校正,适用于多成分同时测定)
  • ICHQ1A(R2)-2003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规定加速稳定性试验条件为40℃±2℃/75%±5%RH,用于评估药物长期稳定性)
  • FDAGuidanceforIndustry-BioavailabilityandBioequivalenceStudies(推荐采用交叉试验设计测定相对生物利用度,要求样本量≥12例)
  • OECD417-2019经皮吸收试验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法,用于评估中药外用制剂的皮肤渗透效率)
国家标准:
  • GB/T39718-2020中药材有效成分提取率测定方法(采用HPLC法,规定提取溶剂为水或乙醇,提取时间为1-2小时,适用于中药材原料检测)
  • 《中国药典》2020版一部中药饮片炮制通则(规定了蒸制、炒制、酒制等炮制工艺的温度、时间参数,用于评估炮制对有效成分的影响)
  • GB/T22285-2008植物提取物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测定(采用ICP-MS法,检测限为0.01mg/kg,用于控制中药提取物中的重金属污染)
  • 《中国药典》2020版四部溶出度测定法(规定了杯法、桨法的操作参数,用于评估中药制剂的溶出效率)
USP2467与GB/T39718的差异在于,USP更侧重多成分同时测定及基质效应校正,适用于复杂中药提取物;而GB/T39718则更强调单一成分的提取率测定,操作更简便,适用于中药材原料的常规检测。ICHQ1A(R2)与《中国药典》2020版四部的稳定性试验差异在于,ICH仅规定了加速和长期条件,而《中国药典》增加了中间条件(30℃±2℃/65%±5%RH),更符合中药制剂在国内的储存环境,能更准确评估稳定性对利用率的影响。FDA指南与《中国药理学通报》的生物利用度测定差异在于,FDA要求样本量≥12例,而国内推荐样本量≥6例,FDA更强调结果的统计学意义,适用于新药申报;国内方法更灵活,适用于常规研究。

检测设备

1.高效液相色谱仪:Agilent1260InfinityII(配备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检测波长范围190-900nm,柱温箱精度±0.1℃,流速范围0.1-10.0mL/min)

2.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ABSciexQTRAP6500+(电喷雾电离源(ESI),扫描范围m/z50-1200,分辨率≥10000,灵敏度≤1pg/μL)

3.超声提取仪:KQ-500DE数控超声波清洗器(功率500W,频率40kHz,温度范围20-80℃,精度±1℃,容积5L)

4.生物样品前处理系统:ThermoFisherKingFisherFlex(磁珠提取容量1-500μL,回收率≥90%,交叉污染率≤0.1%,处理速度96样本/小时)

5.溶出度测试仪:DistekDT820(杯法容量100-1000mL,桨法转速50-200rpm,精度±1rpm,温度范围20-45℃)

6.加速稳定性试验箱:BinderKB400(温度范围10-60℃,湿度范围30%-95%RH,温度精度±0.5℃,湿度精度±2%RH,容积400L)

7.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ShimadzuUV-2600(波长范围190-900nm,分辨率0.1nm,吸光度范围0-4A,杂散光≤0.0001%)

8.超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ACQUITYUPLCH-Class(柱温箱温度范围5-95℃,流速0.1-5.0mL/min,精度±1%,压力范围0-15000psi)

9.酶标仪:BioTekSynergyH1(检测模式包括吸收光、荧光、化学发光,波长范围200-999nm,分辨率1nm,灵敏度≤1pg/well)

10.冷冻干燥机:ChristAlpha1-4LDplus(冷凝温度-55℃,真空度≤0.1mbar,干燥面积0.12m²,搁板温度范围-50至60℃)

11.高速离心机:Eppendorf5810R(最大转速14000rpm,最大相对离心力17800×g,温度范围-9至40℃,容量4×500mL)

12.电子天平:MettlerToledoXS205(量程0-220g,可读性0.01mg,重复性±0.02mg,线性误差±0.03mg)

13.高效毛细管电泳仪:BeckmanCoulterP/ACEMDQ(电压范围0-30kV,电流范围0-200μA,温度范围15-40℃,检测波长190-380nm)

14.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NicoletiS50(波数范围4000-400cm⁻¹,分辨率0.5cm⁻¹,信噪比≥50000:1,采样速度10次/秒)

15.流式细胞仪:BDFACSCantoII(检测通道4-6色,流速1000-10000细胞/秒,分辨率CV≤2%,灵敏度≤100荧光分子/细胞)

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简称:中析研究所】

报告: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电子版/纸质版)。

检测周期:7~15工作日,可加急。

资质: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CNAS资质报告。

标准测试:严格按国标/行标/企标/国际标准检测。

非标测试: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

售后:报告终身可查,工程师1v1服务。

中析仪器 资质

中析中药材有效成分利用率提升测定检测 - 由于篇幅有限,仅展示部分项目,如需咨询详细检测项目,请咨询在线工程师

相关检测

联系我们

热门检测

荣誉资质

  • cma
  • cnas-1
  • cna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