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管侧棘斑蚜检测摘要:检测项目1.形态学特征检测:体长0.8-1.2mm,触角6节长度比1:1.3:1.2:0.9:0.8:0.7,腹管末端黑色环纹宽度≥15μm2.DNA条形码检测:COI基因序列片段(658bp)与ITS2区域(450-500bp)比对分析3.种群密度监测:单位叶面积虫体数(≤5头/cm为安全阈值)4.寄主植物鉴定:栎属植物叶片背面叶脉特异性损伤率≥30%5.抗药性监测: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抑制率≤70%(0.1%吡虫啉处理)检测范围1.农林产品:栎类苗木、嫁接枝条、鲜切叶片及果实表皮附着物2.检疫材料:木材包
参考周期:常规试验7-15工作日,加急试验5个工作日。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谅解(高校、研究所等性质的个人除外)。
1.形态学特征检测:体长0.8-1.2mm,触角6节长度比1:1.3:1.2:0.9:0.8:0.7,腹管末端黑色环纹宽度≥15μm
2.DNA条形码检测:COI基因序列片段(658bp)与ITS2区域(450-500bp)比对分析
3.种群密度监测:单位叶面积虫体数(≤5头/cm为安全阈值)
4.寄主植物鉴定:栎属植物叶片背面叶脉特异性损伤率≥30%
5.抗药性监测: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抑制率≤70%(0.1%吡虫啉处理)
1.农林产品:栎类苗木、嫁接枝条、鲜切叶片及果实表皮附着物
2.检疫材料:木材包装物表面残留分泌物及虫卵样本
3.科研样本:不同地理种群标本的形态变异度分析
4.环境样本:林区粘虫板捕获的飞行成虫混合样本
5.进出口货物:集装箱内壁残留角质层碎片及排泄物结晶
1.ISO21571:2005分子生物学检测规范(DNA提取与扩增)
2.GB/T31746-2015蚜虫检疫鉴定方法(显微形态学判定)
3.ASTME1752-17昆虫抗药性生物测定标准
4.GB/T35348-2017植物检疫样本预处理技术规程
5.ISO23611-1:2018土壤无脊椎动物采样与提取指南
1.HitachiSU3500扫描电镜(2000分辨率下观察腹管微结构)
2.LeicaDM750生物显微镜(配备DFC450CCD的40油镜系统)
3.Bio-RadT100ThermalCyclerPCR仪(支持梯度退火程序)
4.Agilent4200TapeStation系统(DNA完整性数值≥7.0)
5.OlympusSZX16体视显微镜(10目镜+0.67物镜组合)
6.ThermoScientificMultiskanSkyHigh酶标仪(405nm波长精度1nm)
7.EppendorfCentrifuge5430R(最大转速15,000rpm离心力)
8.MoticBA410数码成像系统(图像拼接误差≤0.5μm)
9.IlluminaMiSeq测序平台(2300bp双端读长模式)
10.SartoriusCP225D电子天平(0.01mg级称量精度)
报告: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电子版/纸质版)。
检测周期:7~15工作日,可加急。
资质: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CNAS资质报告。
标准测试:严格按国标/行标/企标/国际标准检测。
非标测试: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
售后:报告终身可查,工程师1v1服务。
中析黑管侧棘斑蚜检测 - 由于篇幅有限,仅展示部分项目,如需咨询详细检测项目,请咨询在线工程师
相关检测
联系我们
热门检测
荣誉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