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350567

益生茶检测

2025-05-12 关键词:益生茶测试周期,益生茶测试案例,益生茶测试仪器 相关:
益生茶检测

益生茶检测摘要:本文依据现行食品安全法规及行业标准,系统阐述益生茶产品的质量检测体系。重点涵盖微生物安全指标、重金属残留限值、有效成分定量分析及感官特性评价四大核心模块,通过实验室实测数据验证产品合规性。全文采用国际通行的ASTM与ISO方法学框架,同步整合GB/T国家标准要求,为第三方质量认证提供技术依据。

参考周期:常规试验7-15工作日,加急试验5个工作日。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谅解(高校、研究所等性质的个人除外)。

检测项目

1.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1000CFU/g)、大肠菌群(MPN≤3.0)、霉菌酵母菌(≤50CFU/g)、沙门氏菌(0/25g)、金黄色葡萄球菌(0/25g)
2.重金属残留:铅(≤5.0mg/kg)、砷(≤2.0mg/kg)、镉(≤1.0mg/kg)、汞(≤0.3mg/kg)
3.农药残留:六六六总量(≤0.2mg/kg)、滴滴涕总量(≤0.2mg/kg)、毒死蜱(≤1mg/kg)、氯氰菊酯(≤20mg/kg)
4.活性成分:茶多酚(≥8%)、总黄酮(≥1.2%)、益生菌活菌数(≥110^6CFU/g)
5.感官特性:色泽偏差值ΔE≤3.5、特征香气组分保留率≥85%、滋味强度指数≥7.5

检测范围

1.益生菌发酵型袋泡茶
2.草本植物复合固体饮料
3.液态即饮型益生茶饮品
4.茶粉原料及半成品
5.代用茶类功能性制品

检测方法

1.GB4789.2-2022《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2.GB5009.12-2023《食品中铅的测定》
3.GB23200.121-2021《植物源性食品中331种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4.GB/T31740.3-2015《茶制品第3部分:茶多酚类物质测定》
5.ISO21527-1:2008《酵母菌和霉菌计数水平法》
6.ASTME1879-2017《食品感官特性定量描述分析》
7.GB/T30767-2014《食品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测定》

检测设备

1.Agilent1260InfinityII高效液相色谱仪:定量分析茶多酚及黄酮类物质
2.ThermoScientificiCAPRQICP-MS:痕量重金属元素精确测定
3.ShimadzuGC-2030气相色谱仪:有机氯农药残留筛查
4.MettlerToledoSevenExcellencepH计:溶液酸碱度精密测量
5.BinderKB115恒温培养箱:微生物限度培养环境控制
6.SartoriusCubisII电子天平:万分之一精度称量系统
7.OlympusBX53荧光显微镜:益生菌活体形态观察
8.HunterLabColorQuestXE色差仪:产品色泽客观量化分析
9.Metrohm859Titrotherm全自动滴定仪:有效成分氧化还原滴定
10.BiologMicrobialIDSystem:致病菌快速鉴定平台

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简称:中析研究所】

报告: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电子版/纸质版)。

检测周期:7~15工作日,可加急。

资质: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CNAS资质报告。

标准测试:严格按国标/行标/企标/国际标准检测。

非标测试: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

售后:报告终身可查,工程师1v1服务。

中析仪器 资质

中析益生茶检测 - 由于篇幅有限,仅展示部分项目,如需咨询详细检测项目,请咨询在线工程师

相关检测

联系我们

热门检测

荣誉资质

  • cma
  • cnas-1
  • cnas-2
下一篇:平均值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