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薄膜透氧率测试摘要:聚合物薄膜透氧率测试专注于衡量氧气透过薄膜材料的速率,核心检测对象为各类聚合物膜材的阻隔性能。关键项目包括氧气透过量(cm³/m²·day·atm)、透氧系数(cm³·cm/cm²·s·Pa)及测试条件下的温湿度影响分析(典型范围:23±2°C,0-90% RH)。通过精确量化薄膜对氧气的屏障效率,评估其在食品包装、医药封装等领域的应用可靠性,涉及材料结构均匀性、厚度相关性及长期稳定性验证。
参考周期:常规试验7-15工作日,加急试验5个工作日。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谅解(高校、研究所等性质的个人除外)。
透氧性能测试:
1.聚乙烯薄膜:涵盖LDPE/HDPE类型,重点检测低透氧率性能(<50cm³/m²·day·atm)及热封强度影响
2.聚丙烯薄膜:包括BOPP/CPP类型,侧重双向拉伸后透氧系数变化与厚度相关性分析
3.聚酯薄膜:如PET材料,检测高阻隔性(透氧率<10cm³/m²·day·atm)及结晶度优化验证
4.聚酰胺薄膜:涉及PA6/PA66,重点评估湿度对透氧率波动(变化率±15%)及多层结构影响
5.生物降解薄膜:如PLA/PBAT材料,检测降解过程中透氧率上升速率(增幅≤20%/月)及环保性能
6.复合薄膜:含铝箔/EVOH层压结构,聚焦层间粘合强度与整体透氧屏障效率(值<0.5cm³/m²·day·atm)
7.涂层薄膜:包括PVDC/PVOH涂层,重点分析涂层厚度(0.1-5μm)对透氧系数的调控作用
8.医用包装薄膜:如透气膜/阻菌膜,检测灭菌后透氧稳定性(偏差≤5%)及生物兼容性验证
9.食品包装薄膜:涉及高阻隔类型,评估长期储存透氧率增量(≤10%/年)及迁移物控制
10.功能性薄膜:如纳米复合膜,侧重纳米填料分散性(粒径≤100nm)对透氧性能的增强效果
国际标准:
1.透氧率测试仪:MOCONOX-TRAN2/22型(量程0.005-10000cm³/m²·day,精度±2%)
2.恒温恒湿箱:ESPECSH-241型(温度范围-70°C至150°C,湿度控制10-98%RH)
3.厚度测量仪:MitutoyoLitematicVL-50型(分辨率0.1μm,量程0-12mm)
4.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Instron5967型(载荷范围0.01-30kN,应变速率0.001-1000mm/min)
5.气相色谱仪:Agilent8890型(检测限0.1ppm,载气纯度99.999%)
6.差示扫描量热仪:TAInstrumentsDSC250型(温度范围-180°C至725°C,灵敏度0.1μW)
7.傅里叶红外光谱仪:PerkinElmerSpectrumTwo型(波长范围7800-350cm⁻¹,分辨率4cm⁻¹)
8.紫外老化试验箱:Q-LabQUV/spray型(辐照强度0.77W/m²,温度范围30-80°C)
9.原子力显微镜:BrukerDimensionIcon型(分辨率0.1nm,扫描范围100μm)
10.熔融指数仪:TiniusOlsenMP1200型(负荷范围0.325-21.6kg,温度精度±0.2°C)
11.透光率雾度计:BYK-Gardnerhaze-gardplus型(测量范围0-100%,精度±0.1%)
12.气体吸附分析仪:MicromeriticsASAP2460型(比表面积测量范围0.01-1000m²/g)
13.热重分析仪:NetzschSTA449F3型(温度范围RT-1650°C,称量精度0.1μg)
14.X射线衍射仪:RigakuSmartLab型(角度范围0-160°,分辨率0.0001°)
15.粒度分析仪:MalvernMastersizer3000型(粒径范围0.01-3500μm,精度±1%)
报告: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电子版/纸质版)。
检测周期:7~15工作日,可加急。
资质: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CNAS资质报告。
标准测试:严格按国标/行标/企标/国际标准检测。
非标测试: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
售后:报告终身可查,工程师1v1服务。
中析聚合物薄膜透氧率测试 - 由于篇幅有限,仅展示部分项目,如需咨询详细检测项目,请咨询在线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