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火织构检测摘要:检测项目1.晶粒尺寸分布:测量平均晶粒直径(0.5-200μm)、晶界密度(≥3boundaries/μm)及尺寸均匀性(变异系数≤15%)2.取向分布函数(ODF):分析欧拉角空间φ1=0-360、Φ=0-90、φ2=0-360范围内的取向密度分布3.织构强度系数:计算极密度最大值(Max=1-15)及平均织构强度(MUD=1.2-5.0)4.极图测定:{100}、{110}、{111}晶面极图采集(步进角5,扫描半径20mm)5.显微硬度梯度:维氏硬度HV0.1测试(载荷100gf,保载15s),测量
参考周期:常规试验7-15工作日,加急试验5个工作日。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谅解(高校、研究所等性质的个人除外)。
1.晶粒尺寸分布:测量平均晶粒直径(0.5-200μm)、晶界密度(≥3boundaries/μm)及尺寸均匀性(变异系数≤15%)
2.取向分布函数(ODF):分析欧拉角空间φ1=0-360、Φ=0-90、φ2=0-360范围内的取向密度分布
3.织构强度系数:计算极密度最大值(Max=1-15)及平均织构强度(MUD=1.2-5.0)
4.极图测定:{100}、{110}、{111}晶面极图采集(步进角5,扫描半径20mm)
5.显微硬度梯度:维氏硬度HV0.1测试(载荷100gf,保载15s),测量晶内与晶界硬度差(ΔHV≤20)
1.冷轧金属板材:包括低碳钢板(DC04/DC06)、电工钢(50W470)、铝合金板(AA5052/AA6061)
2.高温合金部件:镍基合金(Inconel718)、钛合金(Ti-6Al-4V)退火态试样
3.电子封装材料:无氧铜带(C1020)、钼箔(Mo≥99.95%)再结晶组织
4.精密管材:奥氏体不锈钢管(304/316L)固溶处理后的织构特征
5.层状复合材料:铜/铝轧制复合板(厚度比1:3)界面扩散区织构演变
ASTME2627-13:X射线衍射法测定金属材料宏观织构的标准方法
ISO24173:2009: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分析显微取向的通用规程
GB/T13298-2015: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中的织构评定章节
GB/T24177-2009:双束法测定晶体取向的测试标准
ASTME112-13:晶粒度测定中的织构影响修正方法
1.RigakuSmartLabX射线衍射仪:配置旋转样品台(90倾转)和HyPix-3000探测器,用于极图全自动采集
2.OxfordInstrumentsSymmetryEBSD系统:搭配FEIQuanta650FEG-SEM,空间分辨率达50nm
3.BrukerD8DiscoverXRD:配备EulerianCradle测角仪,支持三维取向分布函数重构
4.ShimadzuHMV-G21显微硬度计:集成自动平台定位系统(定位精度1μm)
5.LeicaDM2700M金相显微镜:配置LASX晶粒度分析模块(符合ASTME112标准)
6.ZeissLSM900共聚焦显微镜:配备ECP模块实现三维取向成像
7.ThermoScientificARLEQUINOX100XRD:专用织构附件支持透射模式测量
8.Keysight8500B网络分析仪:用于电工钢磁各向异性与织构关联性测试
9.GatanTrident处理系统:配合EBSD实现实时取向数据可视化处理
10.MitutoyoSJ-410表面轮廓仪:测量退火后表面粗糙度Ra≤0.8μm的试样形貌
报告: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电子版/纸质版)。
检测周期:7~15工作日,可加急。
资质: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CNAS资质报告。
标准测试:严格按国标/行标/企标/国际标准检测。
非标测试: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
售后:报告终身可查,工程师1v1服务。
中析退火织构检测 - 由于篇幅有限,仅展示部分项目,如需咨询详细检测项目,请咨询在线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