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蜂蜡纳米乳测试摘要:本文聚焦中药蜂蜡纳米乳的综合检测方案,核心对象为纳米乳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制剂安全性。检测涵盖粒径分布(平均粒径范围50-200nm)、多分散指数PDI(≤0.3)、Zeta电位(绝对值≥30mV)等稳定性指标;化学成分分析包括蜂蜡含量(≥95%纯度)、中药有效成分保留率(≥90%);微生物限度(总菌落数≤100CFU/g)及重金属残留(铅≤0.5ppm)。测试依据国际ISO及国家标准,确保制剂符合药用纳米载体规范。
参考周期:常规试验7-15工作日,加急试验5个工作日。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谅解(高校、研究所等性质的个人除外)。
物理特性检测:
1.中药蜂蜡纳米乳原液:检测粒径分布、Zeta电位及乳化稳定性,确保初始制剂均一性
2.低浓度纳米乳稀释液:浓度范围5-10%,侧重粘度变化及pH稳定性测试
3.高浓度纳米乳浓缩液:浓度≥20%,重点检测包封率及药物释放行为
4.蜂蜡基纳米乳冻干粉:复溶后分析粒径恢复率及微生物限度
5.含中药提取物纳米乳:如黄芪或人参提取物,侧重成分保留率及重金属残留
6.功能性添加剂纳米乳:如维生素E强化型,检测抗氧化活性及稳定性
7.纳米乳喷雾剂产品:雾化后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变化测试
8.纳米乳凝胶制剂:流变学特性及皮肤渗透性评估
9.口服纳米乳悬浮液:胃肠模拟释放及pH耐受性检测
10.外用纳米乳乳膏:黏附性及刺激性安全性试验
国际标准:
1.动态光散射仪:MalvernZetasizerNanoZS(粒径范围0.3nm-10μm,温度控制±0.1℃)
2.高效液相色谱仪:Agilent1260InfinityII(检测限0.001%,C18色谱柱)
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ShimadzuUV-2600i(波长范围190-900nm,分辨率0.1nm)
4.微生物培养箱:MemmertINC108(温度范围20-60℃,湿度控制±2%)
5.原子吸收光谱仪:PerkinElmerPinAAcle900T(检出限0.1ppb,石墨炉技术)
6.流变仪:TAInstrumentsDHR-2(剪切速率0.01-1000s⁻¹,扭矩精度±0.1%)
7.离心机:EppendorfCentrifuge5920R(转速至21000rpm,容量4×100mL)
8.pH计:MettlerToledoSevenExcellence(精度±0.01pH,自动温度补偿)
9.冻干机:ChristAlpha1-4LDplus(冷阱温度-85℃,真空度0.01mbar)
10.体外释放测试系统:HansonResearchSR8-Plus(溶出杯数8,转速10-200rpm)
11.细胞培养系统:ThermoScientificHeracellVIOS160i(CO2控制±0.1%,湿度90%)
12.透射电子显微镜:JEOLJEM-1400Flash(分辨率0.2nm,加速电压80kV)
13.粘度计:BrookfieldDV2T(转速0.01-250rpm,扭矩范围0.1-100%)
14.电导率仪:Metrohm912Conductometer(范围0.001μS/cm-1000mS/cm,精度±0.5%)
15.喷雾干燥机:BuchiB-290(进风温度40-220℃,雾化气流速600L/h)
报告: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电子版/纸质版)。
检测周期:7~15工作日,可加急。
资质: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CNAS资质报告。
标准测试:严格按国标/行标/企标/国际标准检测。
非标测试: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
售后:报告终身可查,工程师1v1服务。
中析中药蜂蜡纳米乳测试 - 由于篇幅有限,仅展示部分项目,如需咨询详细检测项目,请咨询在线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