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硅换热器检测摘要:检测项目1.热导率测试:测量20-1000℃范围内导热系数(W/mK),精度3%2.抗压强度测试:最大载荷≥500MPa,加载速率0.5mm/min3.气密性检测:氦质谱检漏法,泄漏率≤110⁻⁸Pam/s4.耐腐蚀性评估:98%浓硫酸浸泡72小时,质量损失率≤0.1%5.表面粗糙度分析:Ra值≤0.8μm(接触式轮廓仪测量)检测范围1.反应烧结碳化硅(RBSiC)换热元件2.无压烧结碳化硅(SSiC)管束组件3.碳化硅涂层金属复合板式换热器4.碳化硅-石墨层压密封垫片5.高纯碳化硅陶瓷蜂窝结构体检测方法
参考周期:常规试验7-15工作日,加急试验5个工作日。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谅解(高校、研究所等性质的个人除外)。
1.热导率测试:测量20-1000℃范围内导热系数(W/mK),精度3%
2.抗压强度测试:最大载荷≥500MPa,加载速率0.5mm/min
3.气密性检测:氦质谱检漏法,泄漏率≤110⁻⁸Pam/s
4.耐腐蚀性评估:98%浓硫酸浸泡72小时,质量损失率≤0.1%
5.表面粗糙度分析:Ra值≤0.8μm(接触式轮廓仪测量)
1.反应烧结碳化硅(RBSiC)换热元件
2.无压烧结碳化硅(SSiC)管束组件
3.碳化硅涂层金属复合板式换热器
4.碳化硅-石墨层压密封垫片
5.高纯碳化硅陶瓷蜂窝结构体
1.ASTMC177-19:稳态热流法测定热导率
2.ISO20501:2016:韦布尔模数统计评估抗压强度
3.GB/T25928-2010:压力衰减法气密性试验规程
4.ASTMG31-21:酸性介质加速腐蚀试验
5.GB/T10610-2009:触针式表面粗糙度测量规范
1.LFA467HyperFlash激光闪射导热仪(Netzsch):-120~2000℃热扩散系数测定
2.Instron5985万能材料试验机:300kN载荷容量,配备高温环境箱
3.ASM340氦质谱检漏系统(Leybold):灵敏度达510⁻mbarL/s
4.Talysurfi120接触式轮廓仪(TaylorHobson):0.8nm垂直分辨率
5.PARSTAT4000+电化学工作站(AMETEK):极化曲线法腐蚀速率测定
6.KeyenceVHX-7000数码显微镜:5000倍表面形貌分析
7.ThermoScientificARLEQUINOX1000X射线衍射仪:物相组成鉴定
8.ZwickRoellKappa50DS高温硬度计:1000℃维氏硬度测试
9.Agilent7900ICP-MS:痕量元素成分分析(Al/Fe/O含量≤50ppm)
10.FLIRT1020红外热像仪:1℃精度温度场分布监测
报告: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电子版/纸质版)。
检测周期:7~15工作日,可加急。
资质: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CNAS资质报告。
标准测试:严格按国标/行标/企标/国际标准检测。
非标测试: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
售后:报告终身可查,工程师1v1服务。
中析碳化硅换热器检测 - 由于篇幅有限,仅展示部分项目,如需咨询详细检测项目,请咨询在线工程师
相关检测
联系我们
热门检测
荣誉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