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径茧蜂属检测摘要:检测项目1.形态特征鉴定:体长测量(0.8-3.5mm)、触角节数(11-14节)、翅脉形态(径室闭合度≥95%)、后足胫节距数量(1-2对)2.分子生物学鉴定:COI基因序列比对(相似度≥98%)、ITS2区段扩增(引物5'-GGTGAACCTGCGGAAGGAT-3')、28SrRNA二级结构分析3.寄生行为分析:寄主选择偏好性测试(鳞翅目幼虫寄生率≥75%)、产卵器穿刺深度(0.15-0.25mm)4.环境适应性测试:温度耐受范围(15-35℃)、湿度耐受阈值(RH40-90%)5.抗药性监测:
参考周期:常规试验7-15工作日,加急试验5个工作日。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谅解(高校、研究所等性质的个人除外)。
1.形态特征鉴定:体长测量(0.8-3.5mm)、触角节数(11-14节)、翅脉形态(径室闭合度≥95%)、后足胫节距数量(1-2对)
2.分子生物学鉴定:COI基因序列比对(相似度≥98%)、ITS2区段扩增(引物5'-GGTGAACCTGCGGAAGGAT-3')、28SrRNA二级结构分析
3.寄生行为分析:寄主选择偏好性测试(鳞翅目幼虫寄生率≥75%)、产卵器穿刺深度(0.15-0.25mm)
4.环境适应性测试:温度耐受范围(15-35℃)、湿度耐受阈值(RH40-90%)
5.抗药性监测:有机磷类农药LC50值测定(浓度梯度0.1-100ppm)
1.农业害虫样本: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等鳞翅目幼虫寄生体
2.实验室培养样本:F1-F3代纯系茧蜂成虫及蛹
3.环境样本:土壤基质(深度0-20cm)、植物叶面残留物
4.进出口检疫样本:木质包装材料携带虫体
5.生物防治产品:商业化茧蜂释放装置活性成分
1.ISO21778:2020《膜翅目昆虫形态学鉴定规范》
2.GB/T34756-2017《寄生蜂分子鉴定技术规程》
3.ASTME2456-19《昆虫抗药性生物测定标准方法》
4.ISO/IEC17025:2017《实验室质量控制体系》
5.GB/T36852-2018《外来物种检疫处理技术标准》
1.扫描电子显微镜(JSM-IT800):表面微结构观测(分辨率3nm)
2.实时荧光定量PCR仪(ABIQuantStudio7):基因表达量分析(灵敏度0.1ng/μL)
3.显微操作平台(NarishigeMN-153):单虫解剖定位精度5μm
4.气候模拟箱(BinderKBF720):温湿度控制精度0.5℃/2%RH
5.超景深三维显微镜(KeyenceVHX-7000):三维形态重建(放大倍率20-5000X)
6.全自动生化分析仪(ThermoMultiskanSkyHigh):酶活性测定波长范围340-750nm
7.昆虫飞行磨系统(UniversityofGreenwichFMS):飞行能力测试转速0-50rpm
8.微量注射系统(DrummondNanojectIII):药剂注射精度0.1nL
9.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eicaTCSSP8):荧光标记成像分辨率120nm
10.DNA测序仪(IlluminaNovaSeq6000):高通量测序通量20Breads/run
报告: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电子版/纸质版)。
检测周期:7~15工作日,可加急。
资质: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CNAS资质报告。
标准测试:严格按国标/行标/企标/国际标准检测。
非标测试: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
售后:报告终身可查,工程师1v1服务。
中析褐径茧蜂属检测 - 由于篇幅有限,仅展示部分项目,如需咨询详细检测项目,请咨询在线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