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活性金属检测摘要:非活性金属检测通过科学方法评估材料的耐腐蚀性、成分均匀性及物理性能稳定性。核心检测项目包括化学成分分析、晶间腐蚀测试、表面钝化膜评估等,需依据ASTM、ISO及GB/T系列标准执行。本文系统阐述检测范围、方法及设备选型要点,为工业材料质量控制提供技术依据。
参考周期:常规试验7-15工作日,加急试验5个工作日。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谅解(高校、研究所等性质的个人除外)。
1.化学成分分析:测定Cr(16-26%)、Ni(6-22%)、Mo(0-7%)等主量元素含量及杂质元素控制(C≤0.08%,S≤0.03%)
2.晶间腐蚀试验:按ASTMA262标准进行硫酸-硫酸铜法(120±1℃/24h)或硝酸法(沸腾65%HNO3/5周期)
3.点蚀电位测量:采用动电位扫描法(扫描速率0.166mV/s),记录击穿电位Eb(≥350mV)
4.钝化膜厚度测试:XPS深度剖析(Ar+溅射速率0.1nm/s),典型厚度范围2-10nm
5.应力腐蚀开裂:按GB/T4157标准进行U型弯曲试样试验(42%MgCl2溶液/143℃/720h)
1.奥氏体不锈钢:包括304(06Cr19Ni10)、316L(022Cr17Ni12Mo2)等系列
2.钛及钛合金:TA1纯钛、TC4(Ti-6Al-4V)等航空航天材料
3.镍基合金:Inconel625(NiCr22Mo9Nb)、HastelloyC276(NiMo16Cr15W)
4.锆材:R60702(Zr702)、R60705(Zr705)核级材料
5.钽材:Ta1(纯度≥99.95%)、Ta-2.5W合金
ASTMG48-2015《使用氯化铁溶液进行不锈钢及其合金点蚀和缝隙腐蚀的标准试验方法》
ISO3651-2:1998《不锈钢耐晶间腐蚀的测定》
GB/T4334-2020《不锈钢耐腐蚀试验方法》系列标准
ASTME1473-2016《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镍合金中化学成分的标准试验方法》
GB/T10123-2022《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应力腐蚀试验》
1.奥林巴斯X-5000X射线荧光光谱仪:元素分析范围Na-U,检出限达1ppm
2.蔡司EVO18扫描电镜:分辨率3nm@30kV,配备牛津X-MaxN80能谱仪
3.PARSTAT4000电化学工作站:电流分辨率10fA,支持10μHz-1MHz频率响应
4.ThermoScientificiCAP7400ICP-OES:轴向观测等离子体,检出限达ppb级
5.BrukerD8ADVANCEX射线衍射仪:Cu靶Kα辐射(λ=1.5406Å),角度精度±0.0001°
6.MTSC45.105电子万能试验机:载荷范围±100kN,精度等级0.5级
7.Q-FOGCRH1100循环腐蚀箱:温度范围-40~60℃,湿度控制20-98%RH
8.UlvacPHI5000VersaProbeIIIXPS系统:单色AlKα源(1486.6eV),空间分辨率7.5μm
9.NetzschSTA449F3同步热分析仪:温度范围RT~1550℃,TG分辨率0.1μg
10.AmetekVersaSCAN显微硬度计:载荷范围1gf-3kgf,压痕自动测量精度±0.01μm
报告: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电子版/纸质版)。
检测周期:7~15工作日,可加急。
资质: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CNAS资质报告。
标准测试:严格按国标/行标/企标/国际标准检测。
非标测试: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
售后:报告终身可查,工程师1v1服务。
中析非活性金属检测 - 由于篇幅有限,仅展示部分项目,如需咨询详细检测项目,请咨询在线工程师
相关检测
联系我们
热门检测
荣誉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