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机组初/中效过滤器协同过滤效率计算模型验证摘要:本验证研究聚焦空调机组初效和中效过滤器的协同过滤效率计算模型检测,核心对象为G4级初效与F7级中效过滤器组合系统。关键检测项目包括初始过滤效率(粒径0.3-10μm范围)、额定风量下压降梯度、模型输入参数校准(如容尘量增量实测);采用ASHRAE 52.2标准框架,验证模型预测值与实测效率偏差率≤5%,确保风洞测试环境下协同过滤性能的线性叠加效应符合工业应用要求,涵盖材料老化前后的动态效率衰减分析。
参考周期:常规试验7-15工作日,加急试验5个工作日。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谅解(高校、研究所等性质的个人除外)。
过滤效率验证:
1.玻璃纤维初效过滤器:G1至G4等级,重点检测初始过滤效率与老化后协同性能衰减
2.合成纤维中效过滤器:F5至F9等级,侧重额定风量下压降梯度及模型输入参数校准
3.金属网过滤器:铝合金或不锈钢材质,检测耐腐蚀性与气流分布均匀性
4.活性炭复合过滤器:负载碳纤维层,验证化学吸附对效率模型的干扰校正
5.静电纺丝滤材:纳米纤维结构,重点分析微小粒径捕获率与模型预测偏差
6.袋式过滤器:多袋组合系统,检测串联泄漏率与动态容尘能力
7.平板式过滤器:刚性框架设计,验证边框密封性及振动耐久性
8.抗菌涂层过滤器:银离子处理表面,侧重微生物抑制下的效率稳定性
9.高效预过滤器:H10-H13级别,协同中效检测模型叠加效应准确性
10.再生材料过滤器:回收PET基材,重点测试老化循环后效率衰减与模型拟合度
国际标准:
1.激光粒子计数器:CLJ-E型(粒径范围0.3-10μm,精度±3%)
2.风洞测试系统:TSI8130A型(风量范围500-5000m³/h,压差分辨率0.1Pa)
3.压差传感器:Dwyer477AV型(量程0-500Pa,精度±0.5%)
4.粉尘加载装置:AFS-300型(粉尘注入速率0.1-10g/min,均匀度≥95%)
5.高温高湿试验箱:ESPECPL-3KPH型(温度范围-40°C至150°C,湿度10-98%RH)
6.振动测试台:LDSV875型(频率1-3000Hz,振幅±5mm)
7.密封性检测仪:ATIQ200型(泄漏检出限0.001%,扫描速度1m/s)
8.气流分析仪:Kanomax6110型(风速测量0.1-30m/s,湍流系数计算功能)
9.材料电阻计:KeysightU1730C型(电阻范围10Ω-10GΩ,精度±1%)
10.拉伸试验机:INSTRON3369型(载荷5000N,位移分辨率0.001mm)
11.环境模拟舱:WeissWK11-180型(温控精度±0.5°C,湿度波动±2%)
12.光学显微镜:OLYMPUSBX53型(放大倍率50-1000X,纤维密度分析)
13.化学分析仪:PerkinElmer2400型(元素检测限0.01ppm,腐蚀物定量)
14.数据采集系统:NIcDAQ-9188型(采样率100kHz,模型校准软件集成)
15.阻燃测试仪:JianCe94标准设备(燃烧室尺寸305x355mm,计时精度0.1s)
报告: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电子版/纸质版)。
检测周期:7~15工作日,可加急。
资质: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CNAS资质报告。
标准测试:严格按国标/行标/企标/国际标准检测。
非标测试: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
售后:报告终身可查,工程师1v1服务。
中析空调机组初/中效过滤器协同过滤效率计算模型验证 - 由于篇幅有限,仅展示部分项目,如需咨询详细检测项目,请咨询在线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