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状钎料检测摘要:粉状钎料检测是确保焊接材料性能与可靠性的关键环节,涵盖成分分析、物理性能测试及杂质控制等核心指标。通过标准化方法对粒度分布、氧含量、流动性等参数进行精准测定,可有效评估钎料在航空航天、电子封装等领域的适用性。本文依据ASTM、ISO及GB/T标准体系解析检测要点。
参考周期:常规试验7-15工作日,加急试验5个工作日。
注意:因业务调整,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望谅解(高校、研究所等性质的个人除外)。
粒度分布:D10≤15μm, D50=25-75μm, D90≥100μm
化学成分:主元素含量偏差≤±0.5wt%,杂质元素总量<0.3wt%
流动性测试:铺展面积≥120mm²(ASTM B798标准条件)
熔点范围:固相线-液相线温差≤30℃(差示扫描量热法)
氧含量:≤200ppm(惰性气体熔融法)
镍基钎料(BNi-2/BNi-5系列)
铜基钎料(BCuP-5/BCu-3系列)
银基钎料(BAg-8/BAg-24系列)
铝基钎料(BAISi-4/BAISi-7系列)
预成型粉末制品(环形/片状/定制几何体)
ASTM B213:金属粉末流动性标准测试方法
ISO 4490:金属粉末表观密度测定法
GB/T 1480:金属粉末粒度分布的测定 干筛分法
ASTM E1941:氧/氮/氢元素分析标准方法
GB/T 14265:金属材料熔化温度测定方法
激光粒度分析仪:Malvern Mastersizer 3000(测量范围0.01-3500μm)
氧氮氢分析仪:LECO ONH836(检出限O:0.1ppm,N:0.5ppm)
差示扫描量热仪:NETZSCH DSC 214 Polyma(温度精度±0.1℃)
扫描电子显微镜:ZEISS EVO 18(分辨率3nm@30kV)
高温润湿角测试系统:Dataphysics OCA50HT(最高温度1600℃)
报告: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电子版/纸质版)。
检测周期:7~15工作日,可加急。
资质: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CNAS资质报告。
标准测试:严格按国标/行标/企标/国际标准检测。
非标测试: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
售后:报告终身可查,工程师1v1服务。
中析粉状钎料检测 - 由于篇幅有限,仅展示部分项目,如需咨询详细检测项目,请咨询在线工程师